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函授,专科本科学历最快一年毕业。,。
凤阳乡:凤阳村、福后村、东岭后村、北山村、廷家洋村、刘厝村、基德村、下党村、官田村、官田洋村、天香村、大石村、上大洋村; 下党乡:下党村、上党村、西山村、曹坑村、下屏峰村、葛垅村、碑坑村、杨溪头村、岗后村、碑坑山村。[7]
编辑本段历史沿革
1987年8月福建省和宁德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寿宁县开展地下文物普查工作中,共查出13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,证明了先民早在3000年前就已活动于此地域。 秦属闽中郡。西汉高祖时属闽越国,始元二年(公元前85年)属会稽郡冶县(今福州)。东汉属会稽郡侯官县,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以后属建安郡侯官县。晋属晋安郡温麻县(今连江)。南朝宋泰始四年(468)属晋平郡,齐属晋安郡,陈光大二年(568)属丰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,温麻并入原丰县(今闽候),属丰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属建安郡闽县(今闽候)。唐属福州连江县,周长安二年(702年)属泉州长溪县,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属长乐郡长溪县,以后又属福州长溪县。开成元年(836)感德场设立,寿宁分属长溪县与感德场。闽龙启元年(933)升感德场为宁德县,寿宁分属长溪县与宁德县,仍隶福州。闽亡,福州归吴越国。宋咸平三年(1000),宁德县的关隶镇升为关隶县,政和五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,绍兴三十二年(1162)升建宁军为建宁府,寿宁的西北部先后分别属建宁军关隶县、建宁府政和县。淳祐五年(1245)长溪分置福安县,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、宁德两县,二十六年升建宁府为建宁路,寿宁的西北部属建宁路政和县,东南部属福州路福宁州福安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建宁路改为建宁府,二年降福宁州为县,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,西北部属建宁府政和县。 明景泰六年(1455年)析福安县西北地、政和县东北地置寿宁县,据《今县释名》,因歼平矿贼置县,取安宁之义。仍属建宁府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福宁州为福宁府,寿宁划归福宁府。 民国元年(1912)废府,实行省、道、县三级地方政制,寿宁属东路道。民国3年6月,寿宁属闽海道,道所在地闽侯。民国14年废道,寿宁县属于福建省。民国22年11月,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、2个市,寿宁县属闽海省。民国23年1月,人民革命政府失败,寿宁复为福建省直辖。民国23年7月,寿宁属第二行政区,区治设福安。民国24年10月,改属第三行政区,民国28年,寿宁改属第一行政区。民国32年9月,寿宁属第八行政区。民国36年4月,属第一行政区。 1949年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解放寿宁,同年7月20日成立寿宁县人民政府,寿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,专员公署设福安。1950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福安专区,专员公署仍设福安。1971年,专署领导机关迁宁德,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,寿宁县隶属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。1978年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,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,驻地不变,寿宁县仍属宁德地区。2000年10月宁德地区撤地建市,寿宁县属宁德市至今未变。 [8]
编辑本段自然资源
寿宁县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。截止2009年,山地面积11.2万公顷,其中有林地面积8.8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74.8%,名列全区前茅,多次获全国和省、地造林绿化先进县荣誉;木材蓄积量195万立方米,竹类567万根;茶园面积11万亩,年产量600万公斤,人均茶叶产量居全区前位,板栗、油茶、毛竹、御豆、兔毛在全省均占有一定位置,年产鲜花菇4万吨,单项产值居全国首位。